“新工科”介绍

“新工科”新在哪儿

2017-04-03 10:15:00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面向未来的“新工科”】

  光明日报记者 王庆环

  编者按

  最近一段时间,“新工科”的概念在高校里热了起来。缘由是两个月前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达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随后,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于是,一场关于“新工科”的讨论在全国高校展开,“新工科”也成为当前工程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本版今日推出《面向未来的“新工科”》专题,解读“新工科”新在哪儿?又该如何培养“新工科”人才?

传统工科教育与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

  “新工科”新在何处?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看我们的工程教育“旧”在哪里?至少以下这组数字让我们看到工程教育的“旧”:到2020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0多万人。


  全球创业周西安站,大学生研发的跳舞机器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袁琛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缺人才”不只发生在未来,还发生在当下,目前迅猛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都出现人才供给不足现象,暴露出我国工程教育与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的短板。

  事实上,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2016年,工科本科在校生538万人,毕业生123万人,专业布点17037个,工科在校生约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但是,“我国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晰,工科教学理科化,对于通识教育与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存在模糊认识,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实际脱节太大,工科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这些分析来自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份报告。


  上海东华大学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3D打印机、数控机床、智能切割机等实体加工制造资源,供他们实践。图为两位大学生在做研发。刘晓晶摄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仅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他们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也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对未来技术和产业起到引领作用;他们不仅在技术上优秀,同时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说,新经济对人才提出的新的目标定位与需求为“新工科”提供了契机,新经济的发展呼唤“新工科”。

  “人才是发展壮大新经济的首要资源。工程教育跟产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相互支撑的。工程教育改革如果滞后,那就拖了产业的后腿。我们急需发展‘新工科’,来支撑新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说。

 “新工科”要立足新经济之“新”

  “你或许希望每一个在贫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都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便在学校取得最好的成绩;你或许希望研发一种能够保护孩子免受疟疾威胁的疫苗;你或许希望设计一款电池,在夜晚照亮孩子的书桌,或者研发一项移动技术,有朝一日能帮助孩子开办自己的公司。如果这正是你们想要做的,就放手去做吧。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环境了。”这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近日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的结语。


  杭州云栖大会上,参观者在中国科技大学的展台上观看量子密钥中继传输的演示。龙巍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比尔·盖茨的这些话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创新与创造必将无处不在,这恰恰点中了新经济的要点,也让我们看到“新工科”必须要立足新经济之“新”,而不是亦步亦趋跟在新经济后面设专业、开课程,貌似在建设“新工科”,其实还是走以前工程教育的老路。

  那么,“新工科”怎么做才能立足新经济之“新”呢?

  首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不要说四年,两三年间,世界就大不同了。我们现在做微信小程序开发,大学是不是要搞一个专业专门学这个?等你搞出来,可能小程序已过时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快速学习能力。”腾讯公司副总裁、技术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巨宏说。新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经济发展总是在推陈出新,不同时期的经济都有“新”的部分,一定时期的“新”也会逐渐变成“旧”。因此,“新工科”要着眼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等时代特征,培养学生最核心的能力——学习而且是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其次,学生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做法是学工程也需要理解哲学,商科生也要做工程试验。“因为我们认为在他们毕业时,不只需要理工科知识。他们要成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领袖,就需要去了解政治、哲学、历史和整个世界。我们还做了一件听起来很疯狂的事,学生如果对现有专业不满,可以自己设立一个,然后让老师批准他们设计的专业,并据此获得相应学位。”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高级副院长托马斯·肯尼说。这无疑是切中了新经济的脉搏,“信息化、智能化、脑认知、芯片、精准医疗、大数据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它们算工科还是算理科?创新业态催生大学教育转型,传统的理科和工科已不足以应对时代变革,我们要重构一些核心知识,原来的老知识要升级换代。‘新工科’应该做什么?我认为是科学、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是培养复合型、综合性人才,学生要具备整合能力、全球视野、领导能力、实践能力,成为一个人文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领袖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包信和说。

编辑: 王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