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建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2025年4月24日,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材料系研究生党支部与图书馆第三党支部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并开展“新时代的精神脊梁”主题读书分享活动。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海涛、图书馆副馆长卞庆祥、功能材料系主任袁妍妍教授出席活动,图书馆第三党支部书记陆瑶、功能材料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刘志红及党支部成员、受护航本科生共40余人参加。
共建签约,共促发展
活动伊始,图书馆副馆长卞庆祥在致辞中表示,图书馆作为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始终以服务师生为宗旨,致力于构建高效便捷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他指出,此次共建将搭建图书馆与研究生群体的常态化交流平台,推动资源精准对接,助力学术科研发展。
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海涛在讲话中强调,新材料研究关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布局,材料学院坚持党建与科研同频共振,以党建引领科研攻关。她表示,此次共建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数字化服务优势,为研究生在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前沿领域的创新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随后,双方党支部书记刘志红、陆瑶代表支部签署共建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党建联建、资源共建、学术共促、服务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研究生群体打造更优质的学术支持平台,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注入新活力,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新模式,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动能。
重温誓词,砥砺初心
活动中,刘志红带领全体与会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全体与会党员面向党旗,庄严举起右拳,以铿锵有力的声音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回荡在活动现场,彰显出全体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
读书分享,感悟精神
在读书分享环节,袁妍妍教授领学《国之脊梁》一书,深情讲述了老一辈科学家攻坚克难、矢志报国的感人事迹。她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集中体现;这些科学家不仅是科技领域的开拓者,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们的故事,是激励后来者的宝贵财富。
在对话交流环节,师生围绕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践行展开热烈讨论。康乐群老师提出,在当今科研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应当如何传承师昌绪院士的精神,平衡“顶天立地”的科研追求与“甘为人梯”的育人使命?袁老师表示教师既要瞄准前沿勇攀科研高峰,又要俯身耕耘培育后继人才,在创新与传承中实现“顶天立地”与“甘为人梯”的辩证统一。
研究生项广麒提出“卡脖子”问题背景下如何平衡“兴趣导向的自由探索”与“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袁老师指出,科研工作者应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兴趣与国家使命紧密结合。
研究生侯启龙同学针对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内核与新时代的师承关系提出,当代高校如何将老一辈精神转化为可操作的科研团队文化?针对这一问题,袁老师以传承的角度进行解读,阐释如何将精神内核融入科研实践。
本科生蔡竞熠同学则针对特殊历史时期时,先辈仍坚持科研的事迹,提出当代学生如何从这些案例中汲取力量这一问题。袁老师以“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的科研精神出发,勉励同学们脚踏实地、勇于突破。
此次功能材料系研究生党支部与图书馆第三党支部的党建共建,既是教师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的融合发展,也标志着“肩并肩”党建品牌的深入推进,更是推动跨领域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加强师生联动的有益尝试。活动结束后,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将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在各自岗位上砥砺奋进,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撰稿:项广麒、刘志红
审核: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