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由江苏省教育厅、镇江市外事办公室悉心指导,江苏科技大学主办的“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在材料学院508会议室圆满拉下帷幕。本次暑期学校以“携手走向深蓝·共筑丝绸之路”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等国家的60余名学员参加,并开启一场融合学术探索与文化交流的跨国研学之旅。
本次国际暑期学校于7月14日在江苏科技大学长山校区正式开幕。江苏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二级调研员庾卫东,镇江市外事办公室主任卢立林,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南,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以及中外学生共同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任南副校长、庾卫东调研员和晏超院长对参与此次国际暑期学校的中外学员表示热烈欢迎。期冀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盛宴和文化体验,使2025年“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不仅成为江苏科技大学展示学科实力的窗口,更是搭建起中外青年共话创新、共促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深化全球海洋科技合作与文明互鉴注入新动能。
探前沿新知,享学术盛宴
为了深度挖掘与展示学校和学科特色与优势,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充分利用优势学科资源,为“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组建高水平专家授课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围绕“走向深蓝”这一主题,设计了包括先进焊接技术、增材制造、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发展等的前沿课程,以学术体验为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研讨,引领学员直面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激发学术兴趣,拓展学术视野提高,深入体会我国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技术在国际的领先地位,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
陈书锦教授关于“先进搅拌摩擦焊接技术应用”的讲座
胡庆贤教授关于“焊接新技术”的讲座
融劳育美育,铸实践匠心
为彰显我校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本次暑期学校精心安排了江苏科技大学校史馆参观与别开生面的焊接实践活动。
在校史馆,学员们踏上了追寻船舶建设初心的旅程。从建校初期的艰辛探索到如今多学科领域的深耕细作,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珍贵的史料与生动的展陈,让学子们直观体悟到学校与“走向深蓝”、“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的发展印记,深刻理解了学校在中外交流中的使命担当。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实训中心,学员们进行了基础加工工艺操作实训,了解了各类大型高端精密仪器,体验了前沿的VR虚拟焊接技术。这场融合高科技与实操训练的未来焊接之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高精度模拟真实焊接环境和物理特性,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可重复的焊接技能训练平台。
通过校史馆参观和专业实践环节,加深了学员对我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了解,培养了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了船舶制造的核心技术要求,并在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中,实现“劳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
体验中华传统,享“镇”文化魅力
为帮助国际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大运河文化,亲身体验镇江悠久历史底蕴和独特人文魅力,国际暑期学校组织学员参与“‘镇’在体验”文化系列活动。
西津渡作为长江文化与运河文化的交汇点,是镇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千年古街的青砖黛瓦间镌刻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当国际学生漫步在元代的昭关石塔下、驻足于宋代的观音洞时,古街的历史肌理与“共筑丝绸之路”的主题产生奇妙共鸣。这一刻,“共筑丝路”的理念,从现代愿景深深锚定于历史的纵深。
享有“天下第一江山”美誉的北固山,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中外文化交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课堂画卷。外国学子漫步山间,流连于古雅建筑与摩崖石刻之间,感受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在文化体验环节,他们对中国古文展现出浓厚兴趣,驻足于书法作品前,认真聆听讲解,尝试解读文字奥义,沉浸式触摸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
随后,学员们走进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开启“醋都”文化沉浸式体验。循着绵长的醋香,跟着讲解员的步伐穿梭于古法酿坊与现代展陈之间,了解了镇江醋的发展历程和独特之处,感受中国古人在农业文明的智慧,用匠心精神制作出食醋来服务人民群众。
此外,还安排了非遗漆扇制作、汉服文化体验、包饺子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加强了中外学子间的交流互动。
为期半个月的“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于7月24日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以镇江运河文化为载体,携手中外学员,讲中国故事,走向深蓝,深入探讨船舶建造领域相关先进技术及其发展。本次活动为中外学员搭建起交流桥梁,让中外学员在中国历史中感受丝绸之路的脉络,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让他们成为中国故事的倾听者、传播者与讲述者。
撰稿:董洪洲 审稿:刘彬